受季节性需求回升、制造业边际改善等多重因素影响,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在三季度出现改善迹象。不过,由于面临利率持续高企、通胀黏性增强、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压力,其需求改善程度有限,且面临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据海关总署数据,9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降幅出现不同程度收窄,其中对日本、欧盟、韩国、美国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同比降幅分别较8月收窄14.1个、8.7个、8.1个和0.5个百分点。有分析指出,多重因素推动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改善。一方面,三季度通常是欧美市场圣诞用品的销售旺季,季节性需求带动了部分出口回升,这在轻工制品出口数据中得到部分反映。另一方面,随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步调放缓,其制造业情况略有好转,美国9月制造业PMI环比回升、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降幅减少,生产需求有所回升,由此带动了机电产品出口。此外,基数效应也成为影响降幅减少的因素之一。
不过,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恢复仍面临困难。世界贸易组织(WTO)在10月初发布的报告中,将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大幅下调到0.8%。有分析指出,美国和欧元区持续的高通胀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给发达经济体带来了经济增长前景暗淡、制造业疲弱、消费者信心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引起的需求疲软仍将继续拖累贸易复苏。
利率高企冲击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对经济活动的抑制作用正在显现。在欧洲,企业的信贷需求仍在减弱,向家庭发放的住房贷款数量也在下降。欧元区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降至-17.8。专家分析,过去两年购买力的下降很可能会促使家庭推迟消费,“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21年的生活水平”。美国10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63,较预期值67.2、前值68.1均出现明显下滑。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担心食品和油价居高不下带来的生活水平下降,还面临借贷成本上升,对劳动力市场及个人财务状况的看法也出现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