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宝沃汽车金融公司客服热线电话
2023-12-20 10:50:06
宝沃汽车金融公司客服热线电话:0576-8880-9188 二线电话:0515-8318-9999 处理还款,协商还款,提前还款各方面问题等相关问题–用心服务,解决客户问题,真诚沟通,热情,耐心,敬业。业务办理、允许线下还款、投诉、查询、认证、账户激活、投诉、信用评价等相关业务。自-业务处理:结清、、不自动扣款信用评价等相关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新闻女王》之前,上一部引起如此广泛讨论的港剧还是2014年的《使徒行者》。

十年之间,港剧偶有口碑之作,但再无新剧能跻身热度和话题中心。直到《新闻女王》,打着港剧的大旗,让观众高呼“还是这个味儿!”

这杆旗能插多久?《新闻女王》到底是豪华台庆剧的昙花一现,还是港剧回归的风向标?

港剧生死局

从绝对数据来说,《新闻女王》距离爆款还有距离;但相较于原本的港剧基本盘,显然已经完成了破局。

目前该剧站内热度刚刚破8500;但需要看到,该剧的讨论区经常能看到“求资源”的字样,这是老港剧迷在回归的标志,他们的观看方式还未沉淀到平台。

实际热度应该要高一些。依据有二,一是热搜话题度,该剧截至11月30日全网拿下近650个热搜热榜,这个数据不弱于头部剧;微博主榜有55个上榜,从台词、剧情到TVB幕后原型话题不断涌现。

二是对演员的加持,上周佘诗曼饰演的文慧心第一次进入猫眼全网角色热榜TOP10,考虑到榜上主要是流量艺人的数据,这个角色热度值还是比较有含金量的。

在2014年之后重回大众视野的中心,港剧的这波起势格外惹眼。

国内互联网视频发展早期,港剧依然有着超强的受众向心力和口碑度。

粘性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香港较内地发展程度更高,有引领时尚的文化优势;二是行业发展的成熟,类型更多元、制作更精良、产业链路更完整,武侠、职场、商战、宫斗等题材在当年都是内地的稀缺品。

但80年代开始的港剧黄金时代,也是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原因很多,头部制作力量大规模北上,人才青黄不接、产能下滑;内地影视剧制作升级,港剧竞争力下降;加上没能搭上互联网快车,收视体量、商业价值逐年下滑。

包括《新闻女王》的导演钟澍佳,自2005年就定居北京,执导过《兰陵王》《择天记》《九州·朱颜记》等头部古装剧。直到恩师曾志伟上位TVB相邀,才回港担任TVB NEW WINGS LTD (定制剧/同步剧/合拍剧)总监。

钟澍佳

如今,曾经的两大巨头,TVB已连续五年亏损,市场被Viu TV、Netflix争抢,亚视更是几经倒手后在2016年全面停播。

探索新出路,香港电视人们选择到内地寻求资本、制作资源和更大的市场。

TVB在2013年已经和内地平台形成战略合作。近几年,港剧生产也基本是联合出品的模式,除了TVB,邵氏影业、寰亚电视等制作方也开始承接内地项目。

双方的资源已经高度流动,比如2021年热度不错的《家族荣耀》,主要拍摄场地已经放在了深圳;《使徒行者2》《蚀日风暴》等剧还到欧洲等地取景。

有金主“水喉”,有推广渠道,过去几年中,这些“新港剧”里出现过《叹息桥》这样的口碑佳作,也有《家族荣耀》等站内热度不错的经典模式港剧。

从大环境冲击下走出来的港剧,其实就在等一部《新闻女王》。

全靠同行衬托?

目前,《新闻女王》豆瓣评分从开分的7.9涨到了8.2。这个数据不乏争议,豆瓣的打分数型也是个标准的P形。

质疑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对比职场剧的定位,这或许更接近一部“媒体版《金枝欲孽》”,两大后宫宠妃(文、梁)带头厮杀,皇后(飞爷)渔翁得利,皇帝(方太)稳如泰山。“当众下跪”的话题,更是直接触动宫斗PTSD。

不少观众,包括B站UP主@1818黄金眼 请了其内部媒体打工人围观后,都对该剧戏剧化的内部竞争感到违和,关提词器、临场30秒罢录等桥段,“疯”得更像是后宫的野兽,而不是职场的斗士。而从剧情到各种镜头站位,《新闻女王》都在放大这种“疯”。

当大量评论大呼“爽就完了别较真”,同行们倒也不必感慨观众“双标”,因为《新闻女王》只需做对一点就够了:它抓住了长视频的核心。

情绪价值。

《新闻女王》的台词能够成为出圈的第一个热点,就是靠不带一个脏字却把纠结迷茫的当代人摁在地上打,不好好奋斗就“找个男人嫁了吧”,说职业追求就是“我怎么会便宜公司”。观众会纠结“像不像”,但全片在情绪共鸣上的迎合,会让观众优先“爽不爽”。

这种情绪价值显然是经过设计的,在全片快节奏、多反转的剧情下,通过铺垫这种偏女性认同的台词和情节,获得深度认同。当小刘公子念叨“女人几百年来都是洗衣服做饭的”,当张家妍面对丈夫“要工作还是要我”时扬长而去,都在逐个引爆现代宫斗中的情绪埋点。

如果说该剧“全靠同行衬托”,那要做到这种“爽”,门槛到底在哪?

客观来说,生活体验的欠缺和价值观的摇摆,成为很多职场剧烂尾的原因,这肯定存在主创能力的问题。

但是,也要看到创作上的若干限制。一方面,内地剧集不太会把世俗意义的成功作为最终的结局,所以才会选择收束在情感上;另一方面,港剧在刻画人物和情节上的“猛”,放在内地要考虑价值导向问题。

事实上,这种“爽”和“猛”正在成为港剧的创作法宝。

曾经的港剧要服务的是“师奶”群体,所以女性会有更正面的形象,在表现独立的同时,也会填充大量的情感戏,倡导“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

但如今面对全阶层市场,这种逻辑不再适用。从《家族荣耀》到《新闻女王》,两部剧的人物设计都有着人设来回反转的未知感,相较于规则,更释放个人的欲望。

文慧心放狠话、威胁罢录、跟下属滚床单;她身边的晓薇则私通梁景仁,带头挖墙脚。但因为够直白,观众反而会认同并关心人物命运。这种疯批人设的用处,近年来的剧集让大家看得很清楚,但要说拍全员疯批,还是港剧的制作环境更支持。

除了一定的内容价值,《新闻女王》在人物设计和共鸣上能勾起观众深度的“爽”,有创作上讨巧的一面,也有港剧的某些优势。而这足以作为港剧接下来的发力方向。

每年两部《新闻女王》,行不行?

导演钟澍佳此前在采访中反复强调:没有佘诗曼应该不会开拍《新闻女王》。如果从市场角度理解这句话,没有佘诗曼饰演文慧心这个灵魂人物,也撑不起来这部大女主剧的热度。这是赞誉,也未尝不是一种尴尬。

港剧的问题其实由来已久,演员高度重复、青黄不接。目前挑大梁的主演们基本在40+甚至不少已经50+,但没有热播剧,就没有新人出圈的机会;而靠新人撑场面,观众又很难对港剧产生兴趣。

无论平台数据报告怎么写,港剧受众大部分都是情怀消费。

《冲上云霄》电影版监制、TVB四大“山头”之一的梁家树,2021年在内地制作航空题材剧《壮志高飞》,全港剧人的幕后阵容,但演员是陈乔恩、郑恺领衔的非港人班底,结果观众吐槽毫无“港味”,豆瓣评分3.1。

包括目前“新港剧”的生产,内地平台定制的内容也基本围绕在传统的港剧类型,其中警匪动作题材占比极高,然后是医疗、家族剧等,都在舒适圈里打转。

平台还会指定内地观众有辨识度的演员,比如《飞虎》系列要延续“铁三角”阵容黄宗泽、苗侨伟和吴卓羲,而且出场时间不能靠后;《白色强人2》增加了陈豪和胡定欣的新角色,打造三视帝两视后的阵容。

包括TVB自己的带货生意,作为近年来的主要增长点,也是依托经典剧集IP的场景,由这些演员们带动关注。

如果只做情怀生意,港剧的基本盘只会越来越小。

而《新闻女王》给港剧指了一种方向:有情绪、更现实、大尺度。

情绪和现实价值就不再赘述。而在保持长视频的全圈层吸引力的基础上,港剧相较内地可以在内容层面上更放得开,并从人物塑造、话题选择、呈现现实层面打开新空间,更极致地带动共情共鸣。

根据近期消息,《新闻女王》的制作班底接下来将翻拍复仇爽剧《黑暗荣耀》,由双视后演员杨茜尧(杨怡)、林夏薇领衔主演,改名为《黑色月光》。该剧的校园霸凌、财阀包括女主的一些暴力手段,移植到港剧相对更好做本土化。

在情怀之外,港剧其实正在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并表现出独特的内容价值。脚踩制作的舒适圈,开发新的价值表达,成为其与观众走得更近的机会。

《新闻女王》是有可复制性的。如果港剧能够有每年两部“新闻女王”的输出,那么进入主流视野中心,指日可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