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银行汽车金融提前结清还款客服电话
2023-12-16 18:10:44
晋商银行汽车金融提前结清还款客服电话:0576-8880-9188 二线电话:025-8197-8888 处理还款,协商还款,提前,还款各方面问题等相关问题–用心服务,解决客户问题,真诚沟通,热情,耐心,敬业。业务办理、允许线下还款、投诉、查询、认证、账户激活、投诉、信用评价等相关业务。自-业务处理:结清、、不自动扣款信用评价等相关
在华为发布会叠加成立新公司消息的影响,汽车产业链股持续被引爆,满屏涨停潮来了。
今日,长安汽车概念股、汽车零配件股、一体化压铸等表现强势。截至收盘,大地电气、三祥科技30CM涨停,晋拓股份、贵航股份、东安动力、香山股份等多股涨停。

汽车整车股整体走强,一汽解放尾盘直线拉升涨停,截至收盘,报10.36元/股,成交6.68亿元,换手率1.49%,总市值480.4亿元。
长安汽车涨超9%,北汽蓝谷涨超8%,东风汽车午后直线拉升涨超7%,江淮汽车、赛力斯、广汽集团等纷纷跟涨。

消息面上,继华为宣布“牵手”长安拟成立新公司后,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今日表示,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开放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邀请4家智选车伙伴入股
今日,在智界 S7 及华为全场景发布会上,华为终端 BG CEO 余承东表示,北汽和江淮两个“界”产品已在开发的过程中。
华为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邀请,并希望中国一汽集团加入。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华为和赛力斯、奇瑞合作的产品,未来华为和北汽、江淮合作的产品已经在开发的过程中了,已经在路上了,合作产品会越来越高端”
“我们欢迎中国有实力的车厂,比如一汽等也来参与。”

此外据媒体消息,华为还推出了员工转岗新公司补偿方案。
据悉,华为车BU员工转向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公司后,可以获得华为提供的N+1补偿,员工同时可以保留华为内部股票,享有华为分红。员工签约新公司后,可以再获得4个月签字费。
日前,华为宣布将整合车BU业务并成立新公司,长安汽车拟入股不超过40%。
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新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
在本次交易中,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出资获取新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40%,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
余承东此前曾表示,拟成立的新合资公司依然由华为主导技术研发方向,未来华为智选车业务的合作伙伴都会陆续加入合资公司。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 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稍早前,对于华为设新公司发出“邀约”一事,赛力斯最早做出回应。
赛力斯表示,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并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并表示车BU战略调整对双方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没有影响,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以及为AITO问界用户提供的产品服务也不会受到干扰。
昨晚,江淮汽车回应表示,对于华为拟设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独立公司的有关事项,公司高度关注,积极与华为共同探讨参与投资及合作的相关事宜。赛力斯集团昨晚回应华为成立智能汽车新公司称,已收到共同投资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北汽和奇瑞汽车目前对华为成立新合资公司暂无公告回应。
华为不造车 但要做“火车头”
目前,华为与车企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标准化零部件供应模式、HI模式(Huawei Inside)以及鸿蒙智行(原“华为智选模式”)。 鸿蒙智行是华为参与度最深的一种合作模式。
当下,华为智选车的合作伙伴包括北汽、赛力斯、江淮、奇瑞4家汽车制造商。
开源证券表示,汽车智能化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都得到大幅提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差异化体验已成为评价一台“好车”的关键指标之一。高算力平台、激光雷达、大屏、多屏等智能化配置逐步成为国内车企高端车型的标配。
随着华为强势进军汽车行业,凭借自身智能化技术、品牌效应、销售服务等,通过零部件、HI、智选模式深度赋能车企,带动国产汽车智能化持续升级,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有望迎来加速渗透,产业链公司或将全面受益。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本次强强联合,对长安而言,将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对华为而言,更加明确不造车定位。
对长安而言,本次深度合作将推动长安智能汽车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共享化发展,提升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引领,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迈向世界一流。
对华为而言,华为将智能驾驶部门独立并开放股权给下游车企,更加明确了不造车的定位,类似于中国博世。
自2019年成立以来,华为汽车业务每年研发投入超100亿元,2022年华为车BU营收20.77亿元,占华为总营收的比例为0.3%,华为在汽车业务上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