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近日发布《通胀削减法案》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声称若美国产电动车包含中国等国家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不能享有税收抵免。该细则一出炉,便受到广泛质疑和批评。美国选择在电池供应链上“使绊子”,将中国企业的产品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损人害己。这种自我封闭、排斥正当竞争的低劣手段,撼动不了中国在全球电动车电池行业中的主导地位。
电动汽车被美国政府寄予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厚望。为争夺绿色产业发展优势,美国一面通过贸易保护手段,遏制打压他国企业;一面推出《通胀削减法案》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实行歧视性补贴政策。然而美国政府用尽手段,却没能带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今年以来,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受此影响,不少美国车企纷纷调整生产计划。通用取消了到2024年中期生产40万辆电动车的目标,福特则推迟了共计120亿美元针对电动车的投资。
无视产业规律,错判市场需求,是美国“电车梦”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制造成本本就相对较高,导致其售价居高不下,落后的基础设施更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近日,美国超过3000家汽车经销商签署联名信,呼吁政府叫停其激进的电动车发展计划。“现在大量滞销电动车停在我们的停车场,市场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公开信中还列举了美国电动车行业面临的许多问题,如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电网不稳定以及缺乏对电动车电池至关重要的矿物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