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提升我国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构建起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意见》从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丰富产品碳足迹应用场景、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等5方面部署了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明确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二是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公共服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依法合规发布细分领域背景数据库。三是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愿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四是帮助企业查找生产和流通中的碳排放管理薄弱环节,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产品。五是加强国际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充分发挥双多边对话机制作用,加强与国际相关方的沟通对接,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足迹核算规则和认证结果方面衔接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