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老人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抽烟、吐痰,并将烟蒂扔入俑坑”的视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目前,博物院工作人员已将污染物清理,并与相关部门和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掌握涉事人员信息。
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是我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六处遗产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A级景区,参观区域内明确规定禁止吸烟。在参观时吸烟、吐痰,不仅有违公序良俗,也违反相关规定,还可能对文物遗址安全造成威胁。相关部门有责任对该视频中发生的事情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交代。
此事为何引发如此多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此类看似不文明的“小事”,危害颇多且屡禁不绝。同样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此前也有参观者试图在一号坑边取走散土、翻越一号坑护栏进入一号坑等情况。此外,攀援、折枝、刻字涂鸦、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越过警戒线、触摸禁止触摸的文物……类似不文明行为,在多个景区屡见不鲜。能否解决好参观不文明行为,事关参观游览的体验和安全,事关各个景区的长远发展。
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往往出于“无所谓”“应该没事”“别人也做了”等态度。由此来看,对于不文明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谴责和口头批评,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各地景区有的加强参观秩序管理,加大安保巡查和劝导力度;有的重罚不文明者,将罚款用于修复破坏;有的增强服务意识,依据不文明行为多发地有针对性地设置警示板、增加垃圾桶等……种种举措,有助于压减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