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基督城台山乡亲会发起人李德源。曾育军 摄
人物简介
李德源,新西兰基督城台山乡亲会发起人、台山市德华澳新厨卫有限公司董事长,出生于江门台山,2001年移民新西兰,在新西兰经营厨卫产品,近年来回台山投资办企业。
人物感言
希望更多年轻的华侨华人来到家乡学习,并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物故事
李德源是新西兰基督城台山乡亲会发起人,出生于江门台山,2001年移民新西兰,在新西兰经营厨卫产品,近年来回台山投资兴业,积极为中新文化交流作贡献。2023年5月,李德源回乡参加了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
发起成立乡亲会传播中华文化
李德源早些年在台山开厂制造厨卫用品,2001年移民新西兰,在当地经营厨卫产品。移民新西兰后,李德源逐渐认识到华侨华人团结的重要性。2012年,他发起成立了新西兰基督城台山乡亲会,聚拢一批心系家乡的海外同胞,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帮助侨胞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大家的感情和友谊,同时使大家有更多机会了解家乡的文化与生活,增进同祖国人民之间的感情。
创建乡亲会后不久,李德源得知,新西兰一个名为库马拉的小镇有一个华人华侨公园,据说公园内的土地早在100多年前就被五邑一对华人夫妇购买来种蔬菜,但当时政府颁布了禁止华人购买土地的歧视性法律,导致土地被没收。前几年当地社区信托基金将其买回并规划建设“华人淘金小镇”纪念公园。
为了使公园内的景观更具中国元素,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淘金华工对新西兰当地所作的贡献,李德源前往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从一艘大眼鸡船获得了信息。大眼鸡船是一种木质帆船,因外形酷似岭南地区出产的一种“大眼鸡”的海鱼而得名。100余年前,五邑先民乘大眼鸡船由台山启航,到香港澳门后转乘大船到北美洲和大洋洲淘金。
听闻五邑先民在新西兰淘金的传说,李德源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他带领新西兰基督城台山乡亲会举办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其中,2018年春季,他们将江门传统舞狮表演融入当地庆典的游行队伍,让当地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李德源说,新西兰原住民毛利人崇尚武勇,他们所表演的哈咔战舞是体现民族特色的最佳方式,而醒狮则象征着中国人勇敢奋进的精神。虽然它们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内在的精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为此,李德源特意前往鹤山沙坪越塘松园村,找到鹤山狮艺制作传承人冯胜强,计划订购一批狮头运回新西兰,为后期组织类似的活动作准备。
李德源希望将自己融入中新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中,让更多年轻的华侨华人来到家乡学习,并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政府侨务工作建言献策
华人在新西兰打拼主要从事餐饮业,随着其他族裔移民的增加,餐饮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近年来,李德源一直在思考如何与当地华人一起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当了解到家乡持续加大力度鼓励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兴业,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和措施后,2018年李德源告别家人,回到台山市创办了台山市德华澳新厨卫有限公司,专注于制造橱柜、衣柜等产品,销往欧美澳新等国家和地区。
2019年12月3日台山市德华澳新厨卫有限公司开张。
为帮助外贸企业降低疫情的影响,降成本、提质效,江门市出台了一系列暖企纾困政策和措施。例如,2021年12月,台山农商银行在粤财普惠金融(江门)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担保的情况下,对德华澳新等企业发放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费率低至0.75%/年。李德源说,“这笔担保贷款快速审批,解决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
近年来,江门市深入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受到了广大华侨华人的欢迎,也收获了许多好的建议。如何更好地做好侨务服务工作,吸引更多年轻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兴业、建设家乡?李德源提出了几点建议:一、实施侨资侨企回归行动,吸引更多华侨华人新生代回江门发展;二、设立中外留学生咨询中心,探索创办中国国际留学生博览会,建设留学生创业园;三、大力表彰华侨华人捐资助力家乡建设、投资家乡发展事迹,将江门建设成为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四、继续发挥侨刊乡讯作用,为“侨都赋能”工程宣传造势,讲好江门侨胞爱国爱乡故事、讲好江门大湾区投资环境、讲好江门为侨服务故事、讲好江门投资优惠政策。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