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1月16日刊登题为《亚洲正在取代美国成为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创新中心》的文章,作者是德菲尼蒂基金会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多米尼克·威廉姆斯,内容编译如下:
自牛市淡出、熊市上场以来,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之乡已然成为辩论话题。加密货币行业一直是、并且仍将是21世纪最具创新的领域之一。
面对该产业技术进步,各国和地区及其监管者必须加快制定框架结构,从而推动其繁荣发展。亚洲、尤其是香港和新加坡近期的监管发展,加上人才培养和投资意愿,已经确立了该地区作为全球区块链中心的地位。
历史上,美国一直是全球创新领袖。其创新生态系统全球无敌,但是区块链技术逆转了这个趋势。
今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比特币基地”公司发出正式警告,指称该公司推出未注册证券,违反了联邦证券法。几天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起诉币安交易所,也是因为未注册的证券。
纵观整个行业,有必要明确加密货币的相关规定。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官员似乎拿不定主意应如何监管该领域,使得重要参与者处于长期不稳定状态。
加密货币不断变化的监管形势令开发商感到沮丧,因为不确定监管机构会采取什么行动。美国众议院一项法案建议谋求创建所有链外加密货币交易的集中记录,以便监管机构可以访问所有活动。
这项法案可能威胁到加密货币的发展基础。通过发出这些混乱、有时带有敌意的信号,美国政府正在限制第三代互联网生存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系统。
继美国议员与官员提出最新监管措施之后,部分第三代互联网领先者、加密货币公司和区块链开发商感到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去其他地方开展业务。就目前情况而言,美国将错失成为区块链领域领先者的机会。
在美国加强对加密货币领域监管的同时,亚洲和欧洲采取了行动,搭建自己的框架结构。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已经获得欧盟监管机构的批准。可是,这个框架结构仍然面临重大障碍,难以在近期生效。
《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将适用于20多个欧洲国家,但是在它全面生效之前,各国监管机构和政府仍有需要完成的工作。因此,《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2024年年中生效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在框架结构全面完善之前,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公司在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境内设立业务基地时必须继续谨慎行事。
即使有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以及瑞士在欧洲的创新领导地位,亚洲似乎仍将成为加密货币下一个牛市周期的核心地区。更多位于瑞士等渐进式监管市场的区块链公司将寻求去东方发展。
亚洲第三代互联网行业人才济济,而且随着开发商逃离美国、寻求安全港,人才只会越来越多。据统计,过去五年,美国在区块链开发商领域每年丢失2%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因素是资本与投资意愿。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的技术投资高达1039亿美元,其中种子轮投资是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去年,仅东南亚种子轮投资就增长73%。还有报告预测,亚洲第三代互联网领域的价值将进入万亿美元时代。
至于亚太地区的加密货币形势,监管措施和明确的指导意见已使该地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加密货币经济之一。比如,加密货币公司瑞波币公司最近获得了新加坡的营业执照,其子公司被允许开展经营活动,不设交易门槛。
这些措施取得的结果本身就很有说服力:瑞波币公司称其90%的业务现在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
尽管作为一家在美国发展、部署和以美国为总部所在地的公司,“比特币基地”公司今年早些时候成立了一个国际交易所,最近获得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颁发的主要支付机构执照。
除了新加坡,香港也为加密货币交易所在这个城市开展业务发放了许可。
随着美国继续向加密货币领域释放不向业务开放的信号,区块链开发商将越来越多地选择把业务迁往亚太地区的友好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发展前景将该地区变成了第三代互联网创新增长最快的中心,确立了亚洲经济体作为全球区块链行业领先者的地位。